安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中部、西藏最北部,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,东与青海省治多县、杂多县和那曲市聂荣县接壤,南与那曲市色尼区为邻,西与那曲市班戈县、双湖县相接,北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...【更多】
安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中部、西藏最北部,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,东与青海省治多县、杂多县和那曲市聂荣县接壤,南与那曲市色尼区为邻,西与那曲市班戈县、双湖县相接,北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,青藏铁路、青藏公路、格拉输油管道、兰西拉光缆、青藏±400千伏直流线路、铁路电力贯通线等“生命线”纵穿全境,是名副其实的“西藏北大门”。国土总面积43530平方公里(4.353万平方公里),平均海拔5200米,下辖4镇9乡、76个行政村(社区)。草场面积1.27亿亩,可利用草场面积8290.43万亩。全县户籍人口11839户、44771人,其中牧业人口10817户、43670人。
安多,藏语意为"末尾或下部"(异于三大藏区之一的安多藏区那个安多)。历史上,此处藏族居民因其居住的地域在整个卫藏区的下部,安多县是语言文化的交叉地带,江河在卫藏区习惯于称藏布、在康巴区等习惯于称曲,而安多县的江河习惯于称曲如尕尔丁曲、加木采曲等等。
西藏民主改革前,安多有4大部落,由安多千户长管辖,隶属羌基。1959年民主改革后建安多县,隶属于那曲专区管辖。1960年下半年迁往两道河。1961年9月迁往帕那【一说,1975年安多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安多迁至帕那】。
1970年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,安多县即由那曲地区管辖至今。建县时临时驻地在拉日。1988年撤区并乡,布曲、措龙2乡合并为布曲乡,帮爱、嘎登2乡和扎莎乡的7个村合并为帮爱乡,措玛、马登、铁洛3乡合并为措玛乡,多玛、当曲2乡和措龙乡的一部分村合并为多玛乡,德莎、古普2乡合并为德莎乡,果租、供加、查曲3乡合并为果租乡,岗尼、扎莎2乡合并为岗尼乡,吉日、岗龙2乡合并为吉日乡,加傲、曲田、果龙3乡合并为加傲乡,马曲、嘎曲2乡合并为马曲乡,纳色、巴顿、查勤3乡合并为纳色乡,强玛、驶马2乡合并为强玛乡,滩堆、龙卡2乡合并为滩堆乡,扎龙、腰恰、杜勤3乡合并为腰恰乡,马荣乡未作变动。
1997年,全县辖17乡:布曲乡、帮爱乡、措玛乡、多玛乡、德莎乡、果祖乡、岗尼乡、吉日乡、加傲乡、马曲乡、玛绒乡、纳色乡、强玛乡、色务乡、滩堆乡、腰恰乡、扎曲乡,县政府驻帕那。
2002年,安多县由1区,17乡,136行政村调整为4镇、9乡,30居委会、35行政村:帕那镇、扎仁镇、雁石坪镇、强玛镇、玛曲乡、措玛乡、帮爱乡、滩堆乡、扎曲乡、岗尼乡、色务乡、多玛乡、玛荣乡。
2006年,安多县辖4镇、9乡:扎仁镇、雁石坪镇、强玛镇、帕那镇、措玛乡、滩堆乡、扎曲乡、岗尼乡、玛曲乡、色务乡、玛荣乡、多玛乡、帮爱乡,县政府驻帕那镇。
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:
一、常住人口:安多县常住人口为39683人,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02人相比,增加1881人,增长4.98%,年平均增长率为0.49%。
二、家庭户人口:安多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共有家庭户12814户,家庭户人口为38723人,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.02人,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.23人减少1.21人。
三、性别构成:常住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20101人,占50.65%;女性人口为19582人,占49.35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.21%下降到102.65%。
四、年龄构成:安多县常住人口中,0-14岁人口为11937人,占30.08%;15-59岁人口为25068人,占63.17%;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1人,占2.17%;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17人,占4.58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0-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.35个百分点,15-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.34个百分点,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4.59个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.12个百分点。
五、民族构成:安多县常住人口中,藏族人口为38171人,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97人,汉族人口为1115人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藏族人口增加1220人,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3人,汉族人口增加448人。
六、受教育程度人口:安多县常住人口中,拥有大学(指大专以上)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821人;拥有高中(含中专)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81人;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22人;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132人(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、肄业生和在校生)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14人上升为7109人;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809人上升为2976人;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5730人上升为9127人;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5057人上升为25532人。
七、城乡人口:安多县常住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720人,占29.53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963人,占70.47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5424人,乡村人口减少3543人,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2.88个百分点。
八、安多县人口:安多县常住人口的乡(镇)分布如下:帕那镇:10172人;强玛镇:4641人;扎仁镇:7275人;雁石坪镇:3191人;多玛乡:1811人;玛曲乡:2785人;滩堆乡:1155人;帮爱乡:1431人;玛荣乡:1121人;扎曲乡:1142人;色务乡:87人;措玛乡:3111人;岗尼乡:1761人。
安多县下辖4镇(帕那镇、扎仁镇、强玛镇、雁石坪镇)9乡(措玛乡、滩堆乡、扎曲乡、岗尼乡、玛曲乡、色务乡、玛荣乡、多玛乡、帮爱乡)76个行政村(居)。
2023年,全县GDP预计完成13.93亿元,增速7%;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.79亿元,同比增长231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76.35万元,同比增长79.0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.48亿元,同比增长18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达44962元、19022元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;主要居民消费品市场价格保持稳定。
安多县白日寺全称为白日嘎尔庆寺平措达杰林,现坐落于滩堆乡昂青村境内,平均海拔4780米,离县城有50公里。寺庙初建于1679年藏历6月4日,寺庙创始人为索米尔根·阿旺洛珠,所系格鲁派,寺庙主供佛为能言释迦摩尼。